高德公司现状怎么样?阿里收购后,人员状态如何?

阿里巴巴UC移动事业群总裁俞永福正式以高德员工的身份亮相,宣布高德专注地图服务,不做“团购导航”等O2O商业化形式,并称高德不再背负上市公司的业绩目标。

微信号:MeetyXiao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此举不仅标志着高德过去多年向移动互联网转型的努力破产,更标志着自被阿里巴巴集团14亿美元收购后,从高德自身来说,也在经历财散人去的阵痛。

今年7月,阿里集团宣布高德私有化完成,阿里CEO陆兆禧将兼任高德控股CEO,原高德控股CEO成从武出任高德控股CEO特别顾问。

分析人士指出,尽管成从武仍留在高德,但CEO特别顾问明显是虚职,成从武还留在高德一定程度上是为稳定高德原有人员的军心。

在高德退市后,高德组织架构也进行了相应调整。张勤担任COO,负责导航、数据生产等业务,俞永福作为成立移动互联网事业群总经理,两人向CEO汇报。

张勤自06年起担任高德CFO,于2010年7月带领高德在纳斯达克成功上市,自2013年8月起张勤担任高德公司董事,总裁兼COO。从职权看,张勤不再担任新高德的总裁职务。

进入9月以来,高德进一步遭遇人员流失阵痛,原高德CMO(首席市场官)金俊离职,原高德向移动互联网转型的操盘手、高德副总裁郄建军也将挂帅而去。

知情人士向腾讯科技爆料,自8月以来高德裁员,出现大量员工离职现象,基本只有技术方面相对稳定。高德被阿里巴巴集团全资收购后,很多职务也显得没有继续保持的必要。

对离开的人来说,不在原位并非是坏事,如,百度收购91支付19亿美元,阿里收购高德也支付14亿美元的代价,很多人获得财富后也开创了新事业,如王微已开始二次创业。

高德的高管也不例外,金俊离开后也实现人生又一跳,其加盟特斯拉中国区,担任全球副总裁、大中华区CMO,其与特斯拉中国区负责人、全球副总裁吴碧瑄还是前同事。

从未来趋势看,高德将跟几年前的那个高德完全不同。一位业内大佬对腾讯科技表示,随着考核体系发生改变,高德越来越不会是独立公司,而是更多在阿里巴巴体系内发展

左“抗”阿里右“怼”滴滴,美团能否称霸出行江湖?

“没有‘宫斗’,没有不和,也没有任何组织的纠葛。”美团收购摩拜7个月后,胡玮炜还是决定离开摩拜。

尽管胡玮炜表现的一派风轻云淡,但当美团推出黄色的美团单车时,摩拜员工、或前员工们,还是感觉相当“堵心”:毕竟黄色是老对手OFO的颜色,意味着“敌人”。

只是当时谁能又能想到,时至今日,“敌人”与摩拜都已不再,共享单车江湖唯余美团、哈啰与青桔,而后两者的背后,则是阿里和滴滴。

01

小胡已离开,老王在路上

摩拜的交接过渡期已近尾声。

近日消息,摩拜创始人胡玮炜退出广州摩拜 科技 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董事,李洋接任法定代表人、董事,据媒体梳理,这也是胡玮炜退出的第十七家摩拜系公司。

2018年美团收购摩拜后,胡玮炜与李斌、王晓峰一齐退出了北京摩拜的自然人股东身份,胡玮炜还在2019年的7月5日让出了执董、经理和公司法定代表人的身份,由美团联合创始人、副总裁王慧文接任。此后,胡玮炜陆续退出摩拜系公司,天眼查显示,目前胡玮炜仍在贵安新区摩拜出行 科技 有限公司、上海摩骑 科技 有限公司担任法定代表人。

虽然权力更迭仍未彻底完结,但摩拜单车早已消失,留下来的是美团单车,以及美团在出行江湖再战N年的决心。

王对王的局面结束之后,共享单车战场几经起落终于复苏,已成美团与滴滴系青桔、阿里系哈啰三足鼎立之势。作为美团在本地生活和打车赛道的老对手,阿里和滴滴又成了美团在共享单车领域的劲敌。

“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需要有两个打车平台才能有保障”、 “美团打车,给你多一个选择”。2018年4月王慧文说出这段话时,正是美团与滴滴在打车赛道争夺最激烈的时刻。

美团招股书显示,在2017年-2018年与滴滴对标的价格战中,美团网约车相关成本从2017年的2.9亿元迅速增长到2018年的44.6亿元,2018年甚至有一个月烧掉3.7亿元的记录。但补贴带来的短期效果并未能持续,极光数据显示,停止补贴后的2018年6月30日美团打车DAU数据为16万,与峰值相比下降超过41%。

最终,美团不得不放弃单打独斗式的美团打车,转做类似高德、百度的聚合打车平台。只是,脱离了大众普遍接受的C端地图应用支持,美团接入的聚合打车平台究竟如何,仍待验证。

从结果来看,美团虽然在几年内迅速完成了在出行领域的跑马圈地,却并未颠覆对手。好在,主攻出行江湖,拓展美团赛道,努力完成吃、玩、住、行综合性生活服务大闭环的选择,还是在上市前给了众多投资人信心,让美团在上市时获取了一个不错的价码。

只是如今,送走胡炜玮之后,曾经力推美团打车业务、参与收购摩拜,撑起美团出行版图的王慧文,也将离开。

“生活需要真相,也需要假象”。在大众对王慧文不久前发布的这条朋友圈反复解读之后,官方给出了如下回复:S-team成员王慧文的退休时间并无调整,工作都在正常进展中,仍将在2020年12月退出公司具体管理事务,后续老王将继续担任公司董事,并任美团终身荣誉顾问、“互联网+大学”特别讲师。

胡玮炜的翩然离开留下了摩拜的市场份额和巨额债务,老王的告别却不知对美团意味着什么。

02

左“抗”阿里,右“怼”滴滴

可以肯定的是,美团出行仍在继续战斗。

今年4月,滴滴旗下青桔单车获得10亿美元融资,创下共享单车史上更大规模融资记录。这一事件被业界看做引发新一轮共享单车大战的导火索。或许,也是新一轮出行版图争夺战的导火索。

竞争是全方位的。

客单价更高、变现机会更大的电单车成了今年共享单车的主力先锋。8月,美团发布的2020年第二季度财报显示,第二季度共投入了近30万辆电单车,今年要在电单车业务上持续加码。10月9日,哈啰出行宣布,哈啰单车、助力车等业务完成了对全国超400+城市的覆盖。10月10日,青桔发布骑行数据报告,国庆黄金周期间,与去年同期相比,共享电单车骑行需求量增加16%。

于此同时,随着哈啰打车上线,新一轮的打车补贴大战似乎也近在眼前。

10月29日哈啰出行新业务“哈啰打车”低调上线,主打低价“普惠战略”,以解决“打车难,打车贵,选择少”的行业痛点。滴滴则推出花小猪征战下沉市场,并提出0188战略。再加上9月提交招股书的出行新秀嘀嗒,共享出行江湖又将迎来一波风雨。

相关报道显示:“目前用户通过美团聚合打车平台的专享入口打车,每单可获20%到30%的优惠。”

更烧钱的显然还是造车业务。“过去我说造 汽车 没有几十亿、几百亿的投入,很难形成可持续发展能力。但是今天,我认为这个数字,没有几百亿、几千亿的投入,要在 汽车 领域有所作为几乎是不可能的。”浙江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如是说。

几乎每一个出行细分赛道,美团都已与阿里、滴滴短兵相接。但与财大气粗的阿里和业务相对单纯的滴滴不同,当团购、外卖、出行这几大“烧钱”赛道叠加在一起,美团的压力也可想而知。

这几大业务板块中,又数核心业务外卖压力更大。

2019年,美团的骑手数量达到近400万。财报显示,当年美团营收490亿元,8成收入用于支付骑手工资,花费411亿元左右。

03

无人车能否成为“必杀技”?

此时,美团旗下全资子公司北京美大智达 科技 有限公司获导航电子地图 *** 甲级测绘资质(即高精地图资质),不得不说是一大利好消息。

作为自动驾驶的准入资质,已经布局具备无人配送能力AI智慧门店的美团,获取这张证书的时间并不早。旗下拥有更大C端地图平台高德的阿里在高精地图、时空数据方面的建设能力,早已是业内佼佼者。而滴滴作为出行领域的头部玩家,也已于2017年10月获得高精地图资质,并于近期完成自建地图的大规模切换。

但毕竟,资质在手,自动驾驶和无人配送方面业务的就可大大提速。但与大众想象不同,至少短期内,无人车尚无法成为美团缩减成本的利器。

“以人力成本为例,一线城市外卖员的人力成本超过10万元每年,而无人车考虑3-5年的寿命和充电、维修等成本,综合计算,无人车大规模推行的价格阈值在每台15万元左右。”美团首席科学家夏华夏此前透露。

“目前无人配送还是小规模的测试运行。未来来看,五年内应该会在一部分三线城市看到配送的部署。”他表示,无人车所需的传感器、底盘硬件、及计算单元,价格都在飞速下降。目前,价格已非关键因素,算法的优化和设计才是关键,同时,尚不明确的政策法规,也在限制无人车的落地速度。

在 科技 创新领域,美团优势并不明显,前段时间美团云的关停,也一定程度上证明了这一点:“上个十年,美团基本都是在做商业模式和应用的创新。”为此,王兴也在内部信中提出,未来的十年要加大 科技 研发,做到商业应用和 科技 研发并重。

美团发力的同时,竞争对手们也在跑步前进。

本地生活领域,饿了么和阿里集团完成整合,不仅在用户和流量方面与集团打通,饿了么的产品技术等基础设施也上了阿里云,这标志着两者之间的融合彻底完成。而阿里旗下无人配送机器人小蛮驴,近期也在浙大校园中开启试用。

另一方面,滴滴已基于自身出行完成了“地图中台”的构建。这一能力支撑了滴滴出行平台庞大的内部系统和应用服务,智能派单、调度、供需预测、拼车、 *** 、判责等业务系统,都高度依赖这一模块。

行业不会反复掉进同一个坑里,出行竞争正在趋于理性,新战局逐渐转向成本控制和精细化运营的比拼。把复杂的玩法层层剥开,巨头们的比拼越来越向纯粹的 科技 战靠拢。

美团称霸出行江湖的梦,并不好做。

高精地图行业“诸侯混战”,初创公司出路在哪?

从四维图新在2001年之一家拿到测绘资质至今,国内有22家企业拿到了高精地图测绘资质。这些获得资质的企业里面,不只有传统图商,也有主机厂和科技公司,同时也诞生了一大批初创型企业,如Momenta、宽凳、晶众等,最新入局的还有华为、顺丰和京东物流等。这一赛道早已陷入各方混战,各个企业都有自己的技术和玩法。

在这一赛道里,有些巨头已经实现了量产和商业化落地,比如高德和四维图新;有些积累了大量数据,形成了坚固的护城河。巨头们有人、有钱、有资源,不断抢占市场份额,留给初创公司的机会似乎不多了。那么在巨头环绕下,初创公司应该如何突围呢?

传统图商、科技巨头各自占山为王

2011-2014年,互联网巨头开始进入电子导航地图市场。百度率先出招,于2011年4月推出百度地图手机版,2013年收购图商道道通;阿里在2014年4月收购高德;仅1个月后,腾讯以11.7亿入股四维图新,并在同年收购科菱航睿。

在图商频繁被收购的2014年,伴随自动驾驶和车联网技术出现的高精地图开始萌发,科技公司、传统图商纷纷入局高精地图,不断提升相关产品和服务,扩大“朋友圈”。

高德是国内首家实现高精地图商业化的公司。2019年高德地图宣布以“成本价”向合作伙伴提供标准化高精地图,平均每辆车年费不超过100元。高德建立了自主采集的高精地图UGC体系及自动化数据生产模型,同时基于阿里生态的物流配送、车路协同、城市大脑等业务实现高精地图的数据更新。

图片来源:高德地图

四维图新在2019年初与宝马中国签署自动驾驶地图及相关服务许可协议,将为宝马L3以上自动驾驶系统提供地图产品及服务,这是国内首个用于L3+自动驾驶系统的高精地图量产订单,也意味着四维图新高精地图已经开始走向量产。四维图新自主研发了专业采集车,已掌握数据采集、制图、众包更新以及快速迭代的自动驾驶地图完整解决方案。同时,四维图新还自主研发了FastMap生产平台,应用图像识别、数据挖掘等技术推进地图数据的采集和更新。

百度与数家车企签署高精地图的商业化定制项目,包括北汽、现代、长城、比亚迪等。目前,百度高精地图自动化程度已超90%,算法识别率达98%以上。百度的优势在于自主研发了一套完备的高精地图产品 *** 、生产、发布以及更新流程。基于Apollo开放平台,百度拥有高精度地图软硬件设备的自研及自主可控能力,在采集车辆和软件计算平台方面拥有完整的知识产权。

据腾讯官方表示,目前其已积累了超百万公里的道路测试数据,超500万的各类标注样本数据,已经完成了全国高速和快速路的高精地图数据生产。相比于阿里高德,腾讯自有完整的自动驾驶方案,这使得其高精地图可实时快速地在腾讯自动驾驶汽车及仿真系统上及时检测高精度的精准性及误差问题。

图片来源:四维图新

初创公司如何破局?

2016年前后,国内外一批高精地图初创公司涌现。

相对于巨头公司,初创公司面临着成本、资源短缺的压力,商业化速度也较慢。想要获得突破,需要扬长避短,抓住巨头无法切入的市场机会。

首先,不同于在导航地图深耕多年的传统图商,因每辆地图采集车高达数百万,成本较高,所以初创公司多采用众包模式,或和整车厂、出行服务商合作,类似于UGC模式。

其次,通过差异化的产品路线,初创企业可建立自己的技术能力。比如在高精地图的采集 *** 上,为了节省成本,Wayz.ai、宽凳科技等采取了以人工智能技术为基础的纯视觉方案。相较于巨头公司的激光雷达方案,纯视觉方案以摄像头为采集工具,成本大大降低。

虽然摄像头在精度上不如激光雷达,但长期来看,利用众包的方案,与物流车队合作,视觉传感器可以通过多次拍摄积累数据,整体精度的提升将可能会超过激光雷达。

另一方面,纯视觉方案的更新频率要比激光雷达方案的高。目前巨头公司的地图更新频率是全国城市季度更新,部分城市月度更新。但是采用纯视觉方案的初创公司可以做到十分钟级别的实时更新,甚至在未来可以达到分钟级别的更新频率。

“地图采集的精度是一方面,更新速度才是决定胜负的关键因素。“一位高精地图创业者向盖世汽车表示。

虽然巨头们有钱有资源,但是在与车厂的合作上并不是一帆风顺的。通过了解不难发现,巨头们身后或多或少都有BAT的身影,比如高德背后有阿里巴巴,百度、腾讯有自己的高精地图团队,但是这会让车厂们心生顾虑。

在更新地图时,车身上的数据很重要,会帮助高精地图实现升级。但是在与BAT合作时,车厂们并不是很愿意将数据分享出去,因为他们觉得“BAT是竞争对手。“

这也给了初创公司机会。车厂们往往实行两条腿走路,一方面与高精地图厂商合作,另一方面投资初创公司,掌握高精地图技术。例如上汽在在国内外分别投资了中海庭、晶众地图、Civil Maps、Deepmap等初创企业。

此外,无论是初创公司还是主机厂,都会面临商业化问题。传统图商做高精地图,其模式通常是与主机厂合作。但是初创公司中有一些本身就是自动驾驶方案公司,可以做到自产自销。

以四维图新为例,其主要客户是汽车厂商。也就是说只有在汽车被出售的时候,公司才能卖出产品。近两年国内汽车行业低迷,需求端下降严重,也影响着其收益。

虽然四维图新已经拿到了世界首份L3以上自动驾驶车辆的高精度地图订单,但该款车在2021年夏天才会上市,销量无法预估。智能技术时代与导航地图时代不同,涉及到生态系统安全,门槛更高,主机厂会更严苛。

但是在初创公司中,例如Momenta,不仅是地图技术的提供方,同时也是地图的使用者。通过将自产的高精地图应用于自研的L3及L4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对高精地图的信息精度重新定义;同时依据下游客户的需求进一步完善高精地图的精度和更新要求。

配合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初创公司还可以在支持大量地图数据快速更新计算的深度学习和车规级计算芯片、设备、ECU上发展。同时提供实现多功能的软硬件一体化的解决方案。或许也是初创公司的重要发展方向。

盖世小结:

据盖世汽车研究院预测,在2020年—2025年,L3以上级别的自动驾驶车辆将会出现明显的增长,到2025年,自动驾驶车辆会达到367万台的数量。高精地图的需求量也会随着自动驾驶的发展而陡增,预计2025年国内高精地图将近达到80亿元,2026年将会出现快速增长,突破100亿元。而目前通过测绘资质的只有22家,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虽然巨头盘踞,但是也给初创公司留有空间,初创公司应该找到新的业务增长点,加强合作,形成各自优势,加速推进自身业务的商业化。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高德地图是哪个公司的

高德地图隶属于阿里巴巴集团旗下。

高德是中国领先的数字地图内容、导航和位置服务解决方案提供商。拥有导航电子地图甲级测绘资质、测绘航空摄影甲级资质和互联网地图服务甲级测绘资质“三甲”资质,其优质的电子地图数据库成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基础功能

最新地图浏览器:最新矢量地图渲染,更高质量地图效果、丰富数据信息、最快速操作体验、最节省数据流量。专业地图服务:实地采集、 *** 采集,行业领先。2000万POI信息,每年四次信息更新

领先的地图渲染技术:性能提升10倍,所占空间降低80%,比传统地图软件节省流量超过90%

专业在线导航功能:覆盖全国364个城市、全国道路里程352万公里

在线导航功能:最新高德在线导航引擎,全程语音指引提示,完善偏航判定和偏航重导功能。

AR虚拟实景:AR功能结合手机摄像头和用户位置、方向等信息,将信息点以更直观的方式展现给用户,为发现和目标地点指引

丰富的出行查询功能:地名信息查询、分类信息查询、公交换乘、驾车路线规划、公交线路查询、位置收藏夹等丰富的基础地理信息查询工具。

锁屏语音提示,即使你的手机在锁屏状态也能听到高德导航的语音提示,不用担心一直开着手机屏幕费电了。

夜间导航HUD抬头提示,打开高德导航并开启HUD,把手机放到汽车挡风玻璃下,高德导航会把路线提示倒映到汽车挡风玻璃上,看起来特别方便,不用担心低头看手机影响驾驶了。

高德地图是属于哪个公司?

高德地图属于阿里巴巴集团。高德是中国领先阿里有没有测绘资质的数字地图、导航和位置服务解决方案提供商。公司于2002年成立阿里有没有测绘资质,2010年登陆美国纳斯达克全球精品市场。高德具备国家甲级导航电子地图测绘和甲级航空摄影的“双甲”资质,其优质的电子地图数据库成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交易完成后,高德将成为阿里巴巴100%子公司,并融合进阿里生态体系基础上发展。

高德地图的功能

丰富的出行查询功能地名信息查询、分类信息查询、公交换乘、驾车路线规划、公交线路查询、位置收藏夹等丰富的基础地理信息查询工具。高德是中国领先的数字地图内容、导航和位置服务解决方案提供商。拥有导航电子地图甲级测绘资质、测绘航空摄影甲级资质和互联网地图服务甲级测绘资质“三甲”资质,其优质的电子地图数据库成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